基于LandUSEM模型的海南岛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
王奎博 , 1 , 2 , 3 , 4 , 闫敏 1 , 3 , 张丽 1 , 3 , 王萍 4 , 陈博伟 , 1 , 3
1.海南省地球观测重点实验室,海南 三亚 572029
2.北京洛斯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088
3.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4
4.山东科技大学测绘与空间信息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Evaluation of Land Use Suitability in the Coastal Zone of Hainan Island based on LandUSEM
Wang Kuibo , 1 , 2 , 3 , 4 , Yan Min 1 , 3 , Zhang Li 1 , 3 , Wang Ping 4 , Chen Bowei , 1 , 3
1.Hainan Key Laboratory of Earth Observation,Sanya 572029,China
2.Beijing North-Sta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mpany Limited,Beijing 100088,China
3.Key Laboratory of Digital Earth Science,Aerospa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Beijing 100094,China
4.College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266590,China
通讯作者: 陈博伟(1990-),男,陕西汉中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海岸带遥感研究。E⁃mail: chenbw@aircas.ac.cn
收稿日期: 2021-08-17
修回日期: 2022-08-03
基金资助:
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 . ZDKJ2019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42071305 海南省科协青年科技英才创新计划项目 . QCXM2020012
Received: 2021-08-17
Revised: 2022-08-03
摘要
开展海南岛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对实现其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有着重要意义。采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Land Us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Model,LandUSEM),优选适用于研究区的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因子,得到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度空间分布及变化结果。研究表明:①海南岛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年均值较高,整体适宜性较好。2000至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适宜性整体上先升高后降低。②在依据最新发展规划纲要将海南岛海岸带划分的四大区域中,南部组团土地利用综合适宜性最好,而北部组团最差。③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地利用适宜性存在耦合性。近海地区适宜度变化相对明显,且人造地表扩张强烈,限制海岸带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具有必要性。
关键词:
海南海岸带
;
LandUSEM模型
;
适宜性
Abstract
Land us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the Hainan coastal zone is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realize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land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we use the Land Us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LandUSEM) to determin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hanges of land use suitability of the coastal zone in the study area, selecting suitable factors and using land use data from 2000, 2010 and 2020.The research shows that: (1) The annual average value of land use suitability in the coastal zone of Hainan Island is relatively high and the overall suitability is good. From 2000 to 2020, the overall land use suitability in the study area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2) Among the four areas divided into the coastal zone of Hainan Island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development plan, the comprehensive land use suitability of southern group is the best, while which of the northern group is the worst.(3)There is a coupling between land use types and land use suitability. The suitability changes in offshore areas are relatively significantly, where the artificial surface has expanded significantly. It is necessary to limit the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of cities and towns in the coastal zone.
Keywords:
Coastal zone of Hainan Island
;
LandUSEM
;
Suitability
本文引用格式
王奎博, 闫敏, 张丽, 王萍, 陈博伟. 基于LandUSEM模型的海南岛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 . 遥感技术与应用 [J], 2022, 37(5): 1140-1148 doi:10.11873/j.issn.1004-0323.2022.5.1140
Wang Kuibo, Yan Min, Zhang Li, Wang Ping, Chen Bowei. Evaluation of Land Use Suitability in the Coastal Zone of Hainan Island based on LandUSEM .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J], 2022, 37(5): 1140-1148 doi:10.11873/j.issn.1004-0323.2022.5.1140
1 引 言
海岸带地接陆地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复杂,是社会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人类活动最为强烈[1 ] 。海南省作为我国首个生态示范省,生态环境各指标稳定良好,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海岸带地区不断增强的人类活动需求和有限的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开展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对于合理开发利用海岸带土地资源,有效规划海岸带生态景观格局,促进海岸带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针对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主要包括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2 -5 ]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叠加分析制图、多指标决策模型以及人工智能方法[6 ]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地理信息系统(Geo-Information System,GIS)与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以其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数据宏观性和实时性,在土地监测方面得到有效应用[7 ] 。同时能够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具有对土地利用、人口、地形、水文、气候、植被、交通网络、公共基础设施等多源数据集的整合和空间分析能力[8 ] ,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时效性和空间扩展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当前,对海南地区的适宜性评价包括作物种植区划[9 ] 、红树林资源与生态[10 ] 、城市绿地[11 ] 和建设用地[12 ] 等方面研究。而有关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多以底质为影响因子[13 ] ,针对海南海岸带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估研究仍欠缺。
采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以海南岛海岸带为研究对象,从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角度科学选取海岸带土地适宜性的评价因子,利用土地利用适宜性模型,构建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体系,以获取海岸带土地适宜性时空分布格局,一定程度上可促进指导海南岛海岸带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以及可持续发展。
2 研究区与数据
2.1 研究区概况
海南岛地处中国南端,其海岸带地区拥有长达1 944 km的海岸线及多达68个大小港湾[14 ] ,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孕育着全省绝大多数人口[15 ] ,复杂且敏感的土地利用承载了愈演愈烈的人类活动。本文研究区范围为海岸带陆域区域,是由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延伸至10 km[16 ] 的区域。为进行全岛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按照《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将海南岛原有行政区划整合。全岛被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中心城市的行政格局(图1 ),区域间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侧重[17 -18 ] 。研究区按此区划分为东部、西部、南部和北部4个组团。
图1
图1
研究区及区划
审图号:琼S(2022)188
Fig.5
Study area and division
2.2 研究数据
研究数据涵盖了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方面[2 -5 ,9 ] (表1 ),以及土地覆盖数据(图2 )。
图2
图2
研究区土地覆盖类型
Fig.2
Land cover types in the study area
自然地理指标包括:数字高程数据、植被覆盖度(Fraction of Vegetation Coverage, FVC)、水系、土壤类型、温度和降水。植被覆盖度可以反映地表植被的生长情况,文中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采用二分法计算:FVC=(NDVI-NDVIsoil )/(NDVIveg-NDVIsoil),其中NDVIveg 和NDVIsoil 分别取置信区间为95%和5%的NDVI的值[19 ] 。指标中的水系包括河流及海岸线的矢量位置,研究区距离水系的距离由该矢量计算欧氏距离得到。土壤数据来自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研究区土壤类别包括14个类。由于气象数据集时间序列缺失,2020年的降水数据由2019年代替,由月度降水数据合成年度均值;温度数据使用MOD11A2.006 Terra陆地表面温度8 d全球产品合成年度均值。
社会经济指标包括人口密度和路网。其中,人口数据是由校正后行政单元人口按格网面积比例加权分配到30弧秒(约1 km)的网格单元。路网距离的计算方式同水系距离,由路网矢量的欧式距离得到。
土地覆盖数据采用GlobeLand30全球地表覆盖数据,研究区共包括7个一级类型[20 ] (图2 )。将上述所有数据进行统一转化至WGS-84坐标系,格网化处理并统一重采样至30 m分辨率。
3 研究方法
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Land Us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Model,LandUSEM)通过多层次因子叠置计算的频繁程度结果来揭示各影响因子对土地利用布局的空间耦合关系(图3 ),获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影响指标下的适宜程度[21 ] ,最终的适宜性结果是由不同影响指标下的适宜程度加权得到的。本文从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方面切入,选取了影响土地利用布局的空间化因子。
图3
图3
模型示意图
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model
立足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对土地开发利用知识经验积累,模型的计算结果是对这个知识经验组成的知识库的反馈。该模型适用于区域尺度,已用于海岸带与海岛的研究 [8 ,13 ] 。
模型主要通过面积矩阵处理实现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首先进行指标因子分级以实现单一要素适宜度确定,其次进行单要素适宜度权重计算,最后通过多要素加权复合得到综合适宜度评价结果。
3.1 数据标准化/预处理
土地利用与其影响因子的叠加在ArcGIS中实现,实现评价指标图层数字化,得到叠加矩阵X 。
X = X 11 X 12 … X 1 j X 21 X 22 … X 2 j … … … … X i 1 X i 2 … X i j (1)
其中:X 是叠加后的土地利用类型和评价因子组成的矩阵;i 是土地利用类别数;j 是影响因子分级数。研究区最高高程达967 m,同时大量区域高程在0 m左右,参考以往研究经验[21 ] 将其分为5级,间断值为0、50、150、300。坡度分级为5级,分别为≤2°、2°—6°、6°—15°、15°—25°和>25°。植被覆盖度按相等间隔分为5级,其余因子按照自然间断点分级法(Jenks)分为5级。模型驱动数据分级见图4 。
图4
图4
模型驱动数据
Fig.4
Model-driven data
为克服指标因子的面积不均等分级,需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各因子条件下所占面积相同时,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分布情况。
X i j ¯ = X i j P j (2)
P j = 100 × ∑ i = 1 m X i j / ∑ i = 1 m ∑ j = 1 n X i j (3)
其中:X i j ¯ 为标准化后第i 行第j 列的标准化值;P j 为第j 级因素占面积的百分比。对标准化后矩阵行总值和列总值进行百分化处理。
3.2 单/多要素评价
C i j = a i j × R o u n d u p ( a i j 10 , 0 ) + b i j × R o u n d u p ( b i j 10 , 0 ) R o u n d u p ( a i j 10 , 0 ) + R o u n d u p ( b i j 10 , 0 ) (4)
其中 :C i j 为单要素适宜度评价结果,即最后结果矩阵中i 类土地利相对于j 种因子分级适宜度,R o u n d u p ( a i j 10 , 0 ) 为 对a i j 10 向上取整的函数。
多要素评价是方案优选和决策的基础,而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依赖着权重确定的合理性[22 ] 。变异系数可以表示数据间(每一类土地利用类型在各级评价因子的适宜度)离散程度大小,可以消除尺度和量纲的影响[23 ] 。如果土地利用类型对该类评价因子敏感度高,那么它的变异系数会比较大,反之则小。用适宜度的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代表土地利用类型对该种评价因素的敏感程度,归一化处理便得到综合适宜度中各评价因子适宜度权重。
C v = σ μ (5)
其中:C v 代表变异系数;σ 表示数据的标准差; σ = ∑ i = 1 n x i - x ¯ 2 n ;μ 表示数据的平均差; μ = x 1 + x 2 + x 3 + ⋯ + x n n 。x i 表示原始数据数值;n 为数据个数。最终适宜度结果由下式计算:
F = ∑ m = 1 n K m × C i j m (6)
其中:C i j m 代表第m 个影响因子的单因素适宜度先结果矩阵;K m 代表第m 个影响因子的权重;n 为因子个数。变异系数及因子归一化权重计算结果见图5 。
根据适宜度数值上的异质性对其进行分级处理,进而进行定性分析。本文将适宜性阈值划分为0—15、15—25、25—35、35—45、以及大于45的区间,分别将其归为不适宜、临界适宜、中等适宜、比较适宜和非常适宜5个等级[22 ] 。
图5
图5
各指标因子变异系数和归一化权重
Fig.5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factor
4 结果与分析
4.1 土地利用转移分析
2000年至2020年期间,海南省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明显,转移矩阵如表2 所示。期间,区域内8.94%的耕地和10.17%的林地转变为人造地表,30.03%的草地转变为林地。耕地、草地和林地面积有所减少,而人造地表面积大幅增加。
4.2 土地利用适宜性空间分布及变化分析
海南岛海岸带2000、2010和2020年的土地适宜度等级面积统计如图6 所示。其中,比较适宜等级占比最高,2000年达到65.11%,而2010年和2020年分别占到53.27%和41.72%,其比例呈减少趋势;一般适宜等级面积不断增加;非常适宜等级土地面积比例在2000、2010和2020年分别占比11.92%、17.56%和8.28%;不适宜等级面积比例保持极小状态。在此期间,2000年至2010年间研究区人造地表面积增加了15.80%,2010年至2020年间人造地表增加比例达174.33%,而林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减少了19.20%和43.64%。高程、植被覆盖度、人口 、坡度和土壤等因素对某一特定时期的土地利用适宜度影响权重较大(图6 ),除此之外,频繁的土地类型变动对区域土地利用适宜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图6
图6
海南海岸带2000、2010、2020年土地适宜性分级
Fig.6
Land suitability classification of Hainan coastal zone in 2000, 2010 and 2020
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地利用适宜性等级的对应关系如图7 。矩形的面积代表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的不同土地利用适宜性等级的土地面积比例,可揭示不同时期下不同土地类型的适宜度等级比例;数字标签代表在不同土地利用适宜性等级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比例,可代表不同时期下不同土地利用适宜性等级下的土地类型分布。根据协方差原理,两个比例的乘积的大小可表示二者间相关性的强弱。据此,林地与非常适宜等级之间、耕地与比较适宜等级之间、草地与临界适宜等级之间、人造地表与临界适宜等级之间、以及水体与不适宜等级之间有着较强的耦合性。
图7
图7
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地利用适宜性等级关系图
Figure.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use type and land use suitability hierarchy
将不适宜、临界适宜、一般适宜、比较适宜和非常适宜等级分别赋予等级值1、2、3、4、5,与相应等级面积比例加权求和以量化区域整体适宜度。整体上,海南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度先上升后下降,期间全岛经济大发展,人类活动对区域有限的自然资源开发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合理:海岸带区域自然生态空间被压缩,森林破碎化加重等[24 ] 。
4.3 区域适宜度变化分析
海岸带土地适宜性评价时空分布结果如图8 所示,按照前文将海南岛海岸带分为4个区域。以区域整体适宜度量化值为评判标准,海南岛海岸带2000、2010和2020年的土地适宜度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其中,南部组团的整体适宜性等级最好,西部和东部组团地区适宜性适中,北部组团最差。
图8
图8
海南海岸带适宜性评价结果
Fig.8
Evaluation results of suitability of Hainan coastal zone
南部组团区域整体适宜性等级先上升后降低,非常适宜等级比例最高。包括三亚市和陵水、保亭、乐东3县,区域整体适宜性最好且相对稳定,区域以文娱旅游为发展特色受益于整体化的景观布局和大面积的森林覆盖。2000年该区域土地利用适宜性等级以比较适宜和非常适宜为主,分别占49.85%和28.63%,该比例至2010年为43.00%和33.29%,到2020年整体适宜性降低,其一般适宜、比较适宜和非常适宜的面积比例分别达29.90%、35.21%和22.68%。
西部组团整体适宜性适中,2000年、2010年和2020年适宜度先上升后降低,适宜性等级变化明显区域多分布于近海一侧。区域内包括儋州、临高、东方、昌江4市县以及洋浦经济开发区,以儋州协同带动。2000—2020年土地利用适宜性变差的区域多分布于近海一侧,整个区域适宜性等级以比较适宜为主,由2000年的76.10%下降到2010年的64.70%,2020年为56.36%;一般适宜等级比重不断上升,2020年该等级土地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32.92%。海南西部的东方市和昌江县因其相对干燥的气候,区域土地利用在温度与降水单因子控制下的适宜性较低。一方面,城镇扩张侵占了其他地类空间;另一方面,区域海岸线正向近海一侧“迁移”。
东部组团区域整体适宜性不断降低,区域适宜性等级面积变化趋势与整个海岸带地区一致。该区域包括万宁市和琼海市,以发展旅游业和农渔业为主要方向。显而易见,近海一侧区域范围适宜性等级降低明显。这与该地区(尤其是2010—2020年间)不断地进行城市发展与扩张密切相关,期间人造地表扩张达434.61%,累积增加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10.88%,有6.14%的耕地转化为人造地表。其中,2010—2020年间林地面积减少10.17%,有10.67%的林地转化为耕地。区域比较适宜的面积比例由2000年的69.47%下降到2010年的56.01%,到2020年仅占37.73%。
北部组团整体适宜性不断下降且在4个组团中最差,适宜性变化最为明显。该区域包括海口市、文昌市、澄迈县和定安县,包含省会功能性作用和现代化航天城,产业功能多元。区域整体以一般适宜和比较适宜等级为主,比较适宜的区域占比由2000年的65.77%下降到2020年的33.37%,而一般适宜的面积占比由2000年的22.66%上升到2020年的46.55%,正在向一般适宜等级转变。2010—2020年间占区域内47.52%的土地面积适宜性情况发生了不同程度等级的降低。适宜性降低的区域地表覆盖以林地为主,2010—2020年该地区林地转出保有率为85.02%,文昌东部人工防护林植造和北部存在毁林行为对区域适宜性等级产生一定影响。同时,扩张的海口市城区适宜性有所下降,且景观格局变化也会对适宜性结果产生影响[25 ] ,区域内更加破碎化的地物斑块(文昌卫星城建设以及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同样扰动地区适宜性。
5 结 语
本文基于LandUSEM模型,选取影响海岸带区域土地适宜性的因子,对海南岛海岸带地区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区域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主要获得以下结论:
(1)海南岛海岸带土地利用整体适宜性水平绝对值较高(平均等级在一般适宜以上),2000年至2020年间,海南海岸带土地利用整体适宜性等级先上升后降低,总体变差。
(2)对海南海岸带划分的4块区域中,南部组团整体适宜性最高,北部组团的整体适宜性最差。其中,南部组团非常适宜等级土地面积比重最大,在2020年该比例为22.68%;2000—2020年间北部组团大量土地的利用适宜性等级由比较适宜向一般适宜等级转移。
(3)土地利用适宜性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存在耦合关系。2000—2020年间海南海岸带地区林地、草地和人造地表等土地覆盖类型变化强烈,三者面积占比大且适宜性整体分布不同(林地整体适宜性较好,人造地表整体适宜性较低,而耕地整体适宜性适中),间接影响了适宜性状态。在2010年至2020年期间,区域适宜性整体皆有所下降;2000年至2020年间适宜性变化更为剧烈(近海地区最为代表,同时该区域人造地表面积扩张显著),对海南海岸带地区的资源合理配置尤为重要。
土地利用/覆盖数据是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的基础数据,同时也是影响适宜性结果的主要因素,更高分辨率、更高质量的遥感影像和更先进的分类算法可以极大地提高遥感手段进行地物分类的精度,从而更精确的进行土地利用适宜性研究。本文选取的温度、降水、高程和坡度等因子,是影响植被生存生长的关键要素,在评判植被适宜度的同时,植被的密度分布是否对建设用地等地物适宜性产生影响会是以后研究将要考虑的一点,如今宜居的绿色城镇对植被分布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城镇发展伴随着路网建设和人口扩张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周边区域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适宜性,由此,适宜性的研究将不仅局限于自然和社会经济等各类评价因子对其影响,不同地类间的相互影响也应该被考虑进去。考虑到了社会经济参量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是以社会发展角度上对资源合理配置与否的量化表达,准确的社会经济数据科学的格网化表达可使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更加立体。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土地利用开发将更趋向多元化、科学化,未来在科学大数据发展背景下对土地适宜性评价将更区域针对性、精细化。
参考文献
View Option
[1]
Small C , Christopher R J , Robert J N . A global analysis of human settlement in coastal aones
.[J] 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 , 2003 ,19 (3 ): 584 -599 .
[本文引用: 1]
[2]
He Zhaoquan , Shang Xue , Zhang Tonghui . Study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ecological suitability of red jujube in Northern Shaanxi based on GIS
[J].Ecological Science , 2022 ,41 (5 ):177 -186 .
[本文引用: 2]
何钊全 ,尚雪 ,张铜会 .基于GIS的陕北红枣生态适宜性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J].生态科学 ,2022 ,41 (5 ):177 -186 .
[本文引用: 2]
[3]
Liu Licheng , Sun Zhongxiao , Wu Feng . Evaluation of suitability and emission reduction benefits of photovoltaic development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 2022 ,77 (3 ):665 -678 .
刘立程 ,孙中孝 ,吴锋 ,等 .京津冀地区光伏开发空间适宜性及减排效益评估
[J].地理学报 ,2022 ,77 (3 ):665 -678 .
[4]
Feng Jianing , Liu Rongjuan , Pu Lijie , et al .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territorial spatial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sea coordination: A case study of Nantong City,China
[J]. Resources Science , 2022 ,44 (2 ):299 -308 .
冯佳凝 ,刘荣娟 ,濮励杰 ,等 .基于陆海统筹的南通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J].资源科学 ,2022 ,44 (2 ):299 -308 .
[5]
Feng Yanwei , Zhen Jianghong . Comprehensiv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and spatial optimization of human settlements environment in inner mongolia
[J].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 Science ,2022 ,24 (6 ):1204 -1217 .
[本文引用: 2]
冯琰玮 ,甄江红 .内蒙古自治区人居环境综合适宜性评价及空间优化
[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22 ,24 (6 ):1204 -1217 .
[本文引用: 2]
[7]
Liu Jiyuan , Zhang Zengxiang , Zhuang Dafang , et al .. A study on the spatial-temporal dynamic changes of land-use and driving forces analyses of China in the 1990s
[J].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3 ,22 (1 ):1 -12 .
[本文引用: 1]
刘纪远 , 张增祥 , 庄大方 , 等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J].地理研究 ,2003 ,22 (1 ):1 -12 .
[本文引用: 1]
[8]
Li Weifang , Yu Teng , Li Jialin , et al .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land use in coastal zones: A case study in Southern Hangzhou bay
[J].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5 ,34 (4 ):701 -710 .
[本文引用: 2]
李伟芳 , 俞腾 , 李加林 , 等 .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以杭州湾南岸为例
[J].地理研究 ,2015 ,34 (4 ):701 -710 .
[本文引用: 2]
[9]
Zhang Lili . The study on agricultural climatic regionalization of rubber based on GIS technology in Hainan island
[D]. Haikou : Hainan Univeristy ,2012 .
[本文引用: 2]
张莉莉 . 基于GIS的海南岛橡胶种植适宜性区划
[D].海口 :海南大学 ,2012 .
[本文引用: 2]
[10]
Xie Ruihong . Study on the mangroves resource and ecological suitability regionalization in Hainan island,China
[D]. Haikou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 2007 .谢瑞红. 海南岛红树林资源与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D].海口: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7.
[本文引用: 1]
[11]
Fu Hui , Fu Guang .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based on GIS in Haikou
[J]. 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2016 ,31 (4 ):291 -297 .
[本文引用: 1]
付晖 ,付广 .基于GIS的海口市绿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6 ,31 (4 ):291 -297 .
[本文引用: 1]
[12]
Su Shan . GIS based Evaluation on ecological suitability of construction land use in Haikou city
[D]. Haikou :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2013 .
[本文引用: 1]
苏珊 . 基于GIS的海口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D].海口 :海南师范大学 ,2013 .
[本文引用: 1]
[13]
Sun Xiaoyu , Su Fenzhen , Zhou Chenghu , et al . Evaluation of land use suitability based on sedimentary conditions at the area of eastern Guangdong coastal aone
[J].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 2011 , 33 (5 ): 169 -176 .
[本文引用: 2]
孙晓宇 , 苏奋振 , 周成虎 , 等 . 基于底质条件的广东东部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度评价
[J]. 海洋学报 , 2011 , 33 (5 ): 169 -176 .
[本文引用: 2]
[15]
Hainan Provincial Bureau of Statistics . 2020 Statistical Yearbook (download version)
[M]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 2020 . http:∥stats.hainan.gov.cn/tjj/tjsu/ .
URL
[本文引用: 1]
海南省统计局 . 2020年统计年鉴(下载版) [M]北京 : 中国统计出版社 , 2020 . .
URL
[本文引用: 1]
[16]
Zhao Rui , Zhao Peng . Defining and international comparing of the conception and scope of coastal zone
[J]. Haiyang Jingji , 2014 ,4 (1 ):58 -64 .
[本文引用: 1]
赵锐 ,赵鹏 .海岸带概念与范围的国际比较及界定研究
[J].海洋经济 ,2014 ,4 (1 ):58 -64 .
[本文引用: 1]
[17]
The Research Group of China (Haina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 CHI Fulin . Preliminary thoughts on building Hainan Free Trade Por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J].Reform ,2019 (4 ):27 -38 .
[本文引用: 1]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迟福林 .海南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初步设想
[J].改革 ,2019 (4 ):27 -38 .
[本文引用: 1]
[18]
Haikou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 Hain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lan Released
[EB/OL].(2010-06-21 ).
URL
[本文引用: 1]
海口市人民政府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发布
[EB/OL].(2010-06-21 ) .
URL
[本文引用: 1]
[19]
Jia Kun , Yao Yunjun , Wei Xiangqin , et al . A review on 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 estimation using remote sengsing
[J].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 2013 ,28 (7 ):774 -782 .
[本文引用: 1]
贾坤 ,姚云军 ,魏香琴 ,等 .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研究进展
[J].地球科学进展 ,2013 ,28 (7 ):774 -782 .
[本文引用: 1]
[20]
Chen J , Ban Y , Li S . China: Open access to Earth land-cover map
[J]. Nature ,2014 ,514 (7523 ):434 -434 . DOI:10.1038/514434c .
[本文引用: 1]
[21]
Su Fenzhen . Coastal Zone Remote Sensing Evaluation [M]. Beijing : China Science Publishing & Media Ltd , 2015 .
[本文引用: 2]
苏奋振 . 海岸带遥感评估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2015 .
[本文引用: 2]
[22]
Liu Qiuyan , Wu Xinnian . Review on the weighting method of indexes in the multi-element evaluation
[J].Knowledge Management Forum ,2017 ,2 (6 ):500 -510 .
[本文引用: 2]
刘秋艳 ,吴新年 .多要素评价中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评述
[J].知识管理论坛 ,2017 ,2 (6 ):500 -510 .
[本文引用: 2]
[23]
Su Weihua . Research on the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multi-index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D]. Xiamen : Xiamen University , 2000 .
[本文引用: 1]
苏为华 . 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
[D].厦门 :厦门大学 ,2000 .
[本文引用: 1]
[24]
Investigating Group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hina Zhi Gong Party , Cao Hongming , Zheng Yelu ,et al . Thoughts on pushing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pilot zone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Free-trade Port after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
[J].China Development ,2021 ,21 (2 ):83 -88 .
[本文引用: 1]
致公党中央调研组 ,曹鸿鸣 ,郑业鹭 ,等 .关于推动生态文明试验区与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调研思考
[J].中国发展 ,2021 ,21 (2 ):83 -88 .
[本文引用: 1]
[25]
Chen Junhua , Mu Changlong , Chen Xiuming , et al . Structure regulation on land uses and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s based on matter element analysis in small watershed
[J]. Acta Ecologica Sinica , 2006 ,26 (7 ):2093 -2100 .
[本文引用: 1]
陈俊华 ,慕长龙 ,陈秀明 , 等 .基于物元分析的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及景观格局变化
[J].生态学报 ,2006 ,26 (7 ):2093 -2100 .
[本文引用: 1]
A global analysis of human settlement in coastal aones
1
2003
... 海岸带地接陆地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复杂,是社会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人类活动最为强烈[1 ] .海南省作为我国首个生态示范省,生态环境各指标稳定良好,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海岸带地区不断增强的人类活动需求和有限的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开展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对于合理开发利用海岸带土地资源,有效规划海岸带生态景观格局,促进海岸带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基于GIS的陕北红枣生态适宜性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2
2022
... 当前,针对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主要包括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2 -5 ]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叠加分析制图、多指标决策模型以及人工智能方法[6 ]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地理信息系统(Geo-Information System,GIS)与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以其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数据宏观性和实时性,在土地监测方面得到有效应用[7 ] .同时能够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具有对土地利用、人口、地形、水文、气候、植被、交通网络、公共基础设施等多源数据集的整合和空间分析能力[8 ] ,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时效性和空间扩展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当前,对海南地区的适宜性评价包括作物种植区划[9 ] 、红树林资源与生态[10 ] 、城市绿地[11 ] 和建设用地[12 ] 等方面研究.而有关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多以底质为影响因子[13 ] ,针对海南海岸带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估研究仍欠缺. ...
... 研究数据涵盖了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方面[2 -5 ,9 ] (表1 ),以及土地覆盖数据(图2 ). ...
基于GIS的陕北红枣生态适宜性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2
2022
... 当前,针对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主要包括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2 -5 ]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叠加分析制图、多指标决策模型以及人工智能方法[6 ]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地理信息系统(Geo-Information System,GIS)与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以其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数据宏观性和实时性,在土地监测方面得到有效应用[7 ] .同时能够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具有对土地利用、人口、地形、水文、气候、植被、交通网络、公共基础设施等多源数据集的整合和空间分析能力[8 ] ,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时效性和空间扩展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当前,对海南地区的适宜性评价包括作物种植区划[9 ] 、红树林资源与生态[10 ] 、城市绿地[11 ] 和建设用地[12 ] 等方面研究.而有关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多以底质为影响因子[13 ] ,针对海南海岸带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估研究仍欠缺. ...
... 研究数据涵盖了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方面[2 -5 ,9 ] (表1 ),以及土地覆盖数据(图2 ). ...
京津冀地区光伏开发空间适宜性及减排效益评估
0
2022
京津冀地区光伏开发空间适宜性及减排效益评估
0
2022
基于陆海统筹的南通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0
2022
基于陆海统筹的南通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0
2022
内蒙古自治区人居环境综合适宜性评价及空间优化
2
2022
... 当前,针对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主要包括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2 -5 ]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叠加分析制图、多指标决策模型以及人工智能方法[6 ]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地理信息系统(Geo-Information System,GIS)与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以其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数据宏观性和实时性,在土地监测方面得到有效应用[7 ] .同时能够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具有对土地利用、人口、地形、水文、气候、植被、交通网络、公共基础设施等多源数据集的整合和空间分析能力[8 ] ,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时效性和空间扩展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当前,对海南地区的适宜性评价包括作物种植区划[9 ] 、红树林资源与生态[10 ] 、城市绿地[11 ] 和建设用地[12 ] 等方面研究.而有关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多以底质为影响因子[13 ] ,针对海南海岸带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估研究仍欠缺. ...
... 研究数据涵盖了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方面[2 -5 ,9 ] (表1 ),以及土地覆盖数据(图2 ). ...
内蒙古自治区人居环境综合适宜性评价及空间优化
2
2022
... 当前,针对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主要包括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2 -5 ]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叠加分析制图、多指标决策模型以及人工智能方法[6 ]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地理信息系统(Geo-Information System,GIS)与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以其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数据宏观性和实时性,在土地监测方面得到有效应用[7 ] .同时能够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具有对土地利用、人口、地形、水文、气候、植被、交通网络、公共基础设施等多源数据集的整合和空间分析能力[8 ] ,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时效性和空间扩展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当前,对海南地区的适宜性评价包括作物种植区划[9 ] 、红树林资源与生态[10 ] 、城市绿地[11 ] 和建设用地[12 ] 等方面研究.而有关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多以底质为影响因子[13 ] ,针对海南海岸带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估研究仍欠缺. ...
... 研究数据涵盖了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方面[2 -5 ,9 ] (表1 ),以及土地覆盖数据(图2 ). ...
GIS-based land-use suitability analysis: A critical overview
1
2004
... 当前,针对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主要包括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2 -5 ]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叠加分析制图、多指标决策模型以及人工智能方法[6 ]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地理信息系统(Geo-Information System,GIS)与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以其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数据宏观性和实时性,在土地监测方面得到有效应用[7 ] .同时能够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具有对土地利用、人口、地形、水文、气候、植被、交通网络、公共基础设施等多源数据集的整合和空间分析能力[8 ] ,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时效性和空间扩展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当前,对海南地区的适宜性评价包括作物种植区划[9 ] 、红树林资源与生态[10 ] 、城市绿地[11 ] 和建设用地[12 ] 等方面研究.而有关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多以底质为影响因子[13 ] ,针对海南海岸带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估研究仍欠缺. ...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1
2003
... 当前,针对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主要包括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2 -5 ]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叠加分析制图、多指标决策模型以及人工智能方法[6 ]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地理信息系统(Geo-Information System,GIS)与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以其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数据宏观性和实时性,在土地监测方面得到有效应用[7 ] .同时能够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具有对土地利用、人口、地形、水文、气候、植被、交通网络、公共基础设施等多源数据集的整合和空间分析能力[8 ] ,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时效性和空间扩展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当前,对海南地区的适宜性评价包括作物种植区划[9 ] 、红树林资源与生态[10 ] 、城市绿地[11 ] 和建设用地[12 ] 等方面研究.而有关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多以底质为影响因子[13 ] ,针对海南海岸带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估研究仍欠缺. ...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1
2003
... 当前,针对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主要包括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2 -5 ]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叠加分析制图、多指标决策模型以及人工智能方法[6 ]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地理信息系统(Geo-Information System,GIS)与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以其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数据宏观性和实时性,在土地监测方面得到有效应用[7 ] .同时能够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具有对土地利用、人口、地形、水文、气候、植被、交通网络、公共基础设施等多源数据集的整合和空间分析能力[8 ] ,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时效性和空间扩展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当前,对海南地区的适宜性评价包括作物种植区划[9 ] 、红树林资源与生态[10 ] 、城市绿地[11 ] 和建设用地[12 ] 等方面研究.而有关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多以底质为影响因子[13 ] ,针对海南海岸带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估研究仍欠缺. ...
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以杭州湾南岸为例
2
2015
... 当前,针对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主要包括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2 -5 ]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叠加分析制图、多指标决策模型以及人工智能方法[6 ]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地理信息系统(Geo-Information System,GIS)与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以其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数据宏观性和实时性,在土地监测方面得到有效应用[7 ] .同时能够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具有对土地利用、人口、地形、水文、气候、植被、交通网络、公共基础设施等多源数据集的整合和空间分析能力[8 ] ,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时效性和空间扩展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当前,对海南地区的适宜性评价包括作物种植区划[9 ] 、红树林资源与生态[10 ] 、城市绿地[11 ] 和建设用地[12 ] 等方面研究.而有关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多以底质为影响因子[13 ] ,针对海南海岸带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估研究仍欠缺. ...
... 立足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对土地开发利用知识经验积累,模型的计算结果是对这个知识经验组成的知识库的反馈.该模型适用于区域尺度,已用于海岸带与海岛的研究 [8 ,13 ] . ...
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以杭州湾南岸为例
2
2015
... 当前,针对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主要包括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2 -5 ]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叠加分析制图、多指标决策模型以及人工智能方法[6 ]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地理信息系统(Geo-Information System,GIS)与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以其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数据宏观性和实时性,在土地监测方面得到有效应用[7 ] .同时能够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具有对土地利用、人口、地形、水文、气候、植被、交通网络、公共基础设施等多源数据集的整合和空间分析能力[8 ] ,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时效性和空间扩展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当前,对海南地区的适宜性评价包括作物种植区划[9 ] 、红树林资源与生态[10 ] 、城市绿地[11 ] 和建设用地[12 ] 等方面研究.而有关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多以底质为影响因子[13 ] ,针对海南海岸带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估研究仍欠缺. ...
... 立足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对土地开发利用知识经验积累,模型的计算结果是对这个知识经验组成的知识库的反馈.该模型适用于区域尺度,已用于海岸带与海岛的研究 [8 ,13 ] . ...
基于GIS的海南岛橡胶种植适宜性区划
2
2012
... 当前,针对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主要包括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2 -5 ]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叠加分析制图、多指标决策模型以及人工智能方法[6 ]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地理信息系统(Geo-Information System,GIS)与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以其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数据宏观性和实时性,在土地监测方面得到有效应用[7 ] .同时能够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具有对土地利用、人口、地形、水文、气候、植被、交通网络、公共基础设施等多源数据集的整合和空间分析能力[8 ] ,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时效性和空间扩展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当前,对海南地区的适宜性评价包括作物种植区划[9 ] 、红树林资源与生态[10 ] 、城市绿地[11 ] 和建设用地[12 ] 等方面研究.而有关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多以底质为影响因子[13 ] ,针对海南海岸带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估研究仍欠缺. ...
... 研究数据涵盖了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方面[2 -5 ,9 ] (表1 ),以及土地覆盖数据(图2 ). ...
基于GIS的海南岛橡胶种植适宜性区划
2
2012
... 当前,针对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主要包括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2 -5 ]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叠加分析制图、多指标决策模型以及人工智能方法[6 ]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地理信息系统(Geo-Information System,GIS)与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以其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数据宏观性和实时性,在土地监测方面得到有效应用[7 ] .同时能够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具有对土地利用、人口、地形、水文、气候、植被、交通网络、公共基础设施等多源数据集的整合和空间分析能力[8 ] ,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时效性和空间扩展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当前,对海南地区的适宜性评价包括作物种植区划[9 ] 、红树林资源与生态[10 ] 、城市绿地[11 ] 和建设用地[12 ] 等方面研究.而有关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多以底质为影响因子[13 ] ,针对海南海岸带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估研究仍欠缺. ...
... 研究数据涵盖了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方面[2 -5 ,9 ] (表1 ),以及土地覆盖数据(图2 ). ...
Study on the mangroves resource and ecological suitability regionalization in Hainan island,China
1
2007
... 当前,针对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主要包括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2 -5 ]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叠加分析制图、多指标决策模型以及人工智能方法[6 ]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地理信息系统(Geo-Information System,GIS)与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以其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数据宏观性和实时性,在土地监测方面得到有效应用[7 ] .同时能够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具有对土地利用、人口、地形、水文、气候、植被、交通网络、公共基础设施等多源数据集的整合和空间分析能力[8 ] ,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时效性和空间扩展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当前,对海南地区的适宜性评价包括作物种植区划[9 ] 、红树林资源与生态[10 ] 、城市绿地[11 ] 和建设用地[12 ] 等方面研究.而有关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多以底质为影响因子[13 ] ,针对海南海岸带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估研究仍欠缺. ...
基于GIS的海口市绿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1
2016
... 当前,针对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主要包括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2 -5 ]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叠加分析制图、多指标决策模型以及人工智能方法[6 ]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地理信息系统(Geo-Information System,GIS)与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以其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数据宏观性和实时性,在土地监测方面得到有效应用[7 ] .同时能够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具有对土地利用、人口、地形、水文、气候、植被、交通网络、公共基础设施等多源数据集的整合和空间分析能力[8 ] ,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时效性和空间扩展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当前,对海南地区的适宜性评价包括作物种植区划[9 ] 、红树林资源与生态[10 ] 、城市绿地[11 ] 和建设用地[12 ] 等方面研究.而有关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多以底质为影响因子[13 ] ,针对海南海岸带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估研究仍欠缺. ...
基于GIS的海口市绿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1
2016
... 当前,针对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主要包括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2 -5 ]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叠加分析制图、多指标决策模型以及人工智能方法[6 ]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地理信息系统(Geo-Information System,GIS)与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以其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数据宏观性和实时性,在土地监测方面得到有效应用[7 ] .同时能够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具有对土地利用、人口、地形、水文、气候、植被、交通网络、公共基础设施等多源数据集的整合和空间分析能力[8 ] ,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时效性和空间扩展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当前,对海南地区的适宜性评价包括作物种植区划[9 ] 、红树林资源与生态[10 ] 、城市绿地[11 ] 和建设用地[12 ] 等方面研究.而有关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多以底质为影响因子[13 ] ,针对海南海岸带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估研究仍欠缺. ...
基于GIS的海口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1
2013
... 当前,针对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主要包括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2 -5 ]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叠加分析制图、多指标决策模型以及人工智能方法[6 ]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地理信息系统(Geo-Information System,GIS)与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以其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数据宏观性和实时性,在土地监测方面得到有效应用[7 ] .同时能够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具有对土地利用、人口、地形、水文、气候、植被、交通网络、公共基础设施等多源数据集的整合和空间分析能力[8 ] ,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时效性和空间扩展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当前,对海南地区的适宜性评价包括作物种植区划[9 ] 、红树林资源与生态[10 ] 、城市绿地[11 ] 和建设用地[12 ] 等方面研究.而有关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多以底质为影响因子[13 ] ,针对海南海岸带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估研究仍欠缺. ...
基于GIS的海口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1
2013
... 当前,针对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主要包括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2 -5 ]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叠加分析制图、多指标决策模型以及人工智能方法[6 ]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地理信息系统(Geo-Information System,GIS)与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以其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数据宏观性和实时性,在土地监测方面得到有效应用[7 ] .同时能够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具有对土地利用、人口、地形、水文、气候、植被、交通网络、公共基础设施等多源数据集的整合和空间分析能力[8 ] ,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时效性和空间扩展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当前,对海南地区的适宜性评价包括作物种植区划[9 ] 、红树林资源与生态[10 ] 、城市绿地[11 ] 和建设用地[12 ] 等方面研究.而有关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多以底质为影响因子[13 ] ,针对海南海岸带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估研究仍欠缺. ...
基于底质条件的广东东部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度评价
2
2011
... 当前,针对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主要包括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2 -5 ]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叠加分析制图、多指标决策模型以及人工智能方法[6 ]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地理信息系统(Geo-Information System,GIS)与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以其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数据宏观性和实时性,在土地监测方面得到有效应用[7 ] .同时能够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具有对土地利用、人口、地形、水文、气候、植被、交通网络、公共基础设施等多源数据集的整合和空间分析能力[8 ] ,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时效性和空间扩展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当前,对海南地区的适宜性评价包括作物种植区划[9 ] 、红树林资源与生态[10 ] 、城市绿地[11 ] 和建设用地[12 ] 等方面研究.而有关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多以底质为影响因子[13 ] ,针对海南海岸带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估研究仍欠缺. ...
... 立足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对土地开发利用知识经验积累,模型的计算结果是对这个知识经验组成的知识库的反馈.该模型适用于区域尺度,已用于海岸带与海岛的研究 [8 ,13 ] . ...
基于底质条件的广东东部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度评价
2
2011
... 当前,针对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主要包括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2 -5 ]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叠加分析制图、多指标决策模型以及人工智能方法[6 ]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地理信息系统(Geo-Information System,GIS)与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以其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数据宏观性和实时性,在土地监测方面得到有效应用[7 ] .同时能够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具有对土地利用、人口、地形、水文、气候、植被、交通网络、公共基础设施等多源数据集的整合和空间分析能力[8 ] ,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时效性和空间扩展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当前,对海南地区的适宜性评价包括作物种植区划[9 ] 、红树林资源与生态[10 ] 、城市绿地[11 ] 和建设用地[12 ] 等方面研究.而有关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多以底质为影响因子[13 ] ,针对海南海岸带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估研究仍欠缺. ...
... 立足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对土地开发利用知识经验积累,模型的计算结果是对这个知识经验组成的知识库的反馈.该模型适用于区域尺度,已用于海岸带与海岛的研究 [8 ,13 ] . ...
海南简介
1
... 海南岛地处中国南端,其海岸带地区拥有长达1 944 km的海岸线及多达68个大小港湾[14 ] ,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孕育着全省绝大多数人口[15 ] ,复杂且敏感的土地利用承载了愈演愈烈的人类活动.本文研究区范围为海岸带陆域区域,是由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延伸至10 km[16 ] 的区域.为进行全岛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按照《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将海南岛原有行政区划整合.全岛被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中心城市的行政格局(图1 ),区域间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侧重[17 -18 ] .研究区按此区划分为东部、西部、南部和北部4个组团. ...
海南简介
1
... 海南岛地处中国南端,其海岸带地区拥有长达1 944 km的海岸线及多达68个大小港湾[14 ] ,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孕育着全省绝大多数人口[15 ] ,复杂且敏感的土地利用承载了愈演愈烈的人类活动.本文研究区范围为海岸带陆域区域,是由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延伸至10 km[16 ] 的区域.为进行全岛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按照《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将海南岛原有行政区划整合.全岛被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中心城市的行政格局(图1 ),区域间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侧重[17 -18 ] .研究区按此区划分为东部、西部、南部和北部4个组团. ...
2020 Statistical Yearbook (download version)
1
2020
... 海南岛地处中国南端,其海岸带地区拥有长达1 944 km的海岸线及多达68个大小港湾[14 ] ,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孕育着全省绝大多数人口[15 ] ,复杂且敏感的土地利用承载了愈演愈烈的人类活动.本文研究区范围为海岸带陆域区域,是由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延伸至10 km[16 ] 的区域.为进行全岛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按照《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将海南岛原有行政区划整合.全岛被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中心城市的行政格局(图1 ),区域间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侧重[17 -18 ] .研究区按此区划分为东部、西部、南部和北部4个组团. ...
2020 Statistical Yearbook (download version)
1
2020
... 海南岛地处中国南端,其海岸带地区拥有长达1 944 km的海岸线及多达68个大小港湾[14 ] ,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孕育着全省绝大多数人口[15 ] ,复杂且敏感的土地利用承载了愈演愈烈的人类活动.本文研究区范围为海岸带陆域区域,是由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延伸至10 km[16 ] 的区域.为进行全岛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按照《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将海南岛原有行政区划整合.全岛被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中心城市的行政格局(图1 ),区域间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侧重[17 -18 ] .研究区按此区划分为东部、西部、南部和北部4个组团. ...
海岸带概念与范围的国际比较及界定研究
1
2014
... 海南岛地处中国南端,其海岸带地区拥有长达1 944 km的海岸线及多达68个大小港湾[14 ] ,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孕育着全省绝大多数人口[15 ] ,复杂且敏感的土地利用承载了愈演愈烈的人类活动.本文研究区范围为海岸带陆域区域,是由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延伸至10 km[16 ] 的区域.为进行全岛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按照《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将海南岛原有行政区划整合.全岛被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中心城市的行政格局(图1 ),区域间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侧重[17 -18 ] .研究区按此区划分为东部、西部、南部和北部4个组团. ...
海岸带概念与范围的国际比较及界定研究
1
2014
... 海南岛地处中国南端,其海岸带地区拥有长达1 944 km的海岸线及多达68个大小港湾[14 ] ,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孕育着全省绝大多数人口[15 ] ,复杂且敏感的土地利用承载了愈演愈烈的人类活动.本文研究区范围为海岸带陆域区域,是由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延伸至10 km[16 ] 的区域.为进行全岛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按照《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将海南岛原有行政区划整合.全岛被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中心城市的行政格局(图1 ),区域间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侧重[17 -18 ] .研究区按此区划分为东部、西部、南部和北部4个组团. ...
海南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初步设想
1
2019
... 海南岛地处中国南端,其海岸带地区拥有长达1 944 km的海岸线及多达68个大小港湾[14 ] ,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孕育着全省绝大多数人口[15 ] ,复杂且敏感的土地利用承载了愈演愈烈的人类活动.本文研究区范围为海岸带陆域区域,是由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延伸至10 km[16 ] 的区域.为进行全岛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按照《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将海南岛原有行政区划整合.全岛被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中心城市的行政格局(图1 ),区域间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侧重[17 -18 ] .研究区按此区划分为东部、西部、南部和北部4个组团. ...
海南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初步设想
1
2019
... 海南岛地处中国南端,其海岸带地区拥有长达1 944 km的海岸线及多达68个大小港湾[14 ] ,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孕育着全省绝大多数人口[15 ] ,复杂且敏感的土地利用承载了愈演愈烈的人类活动.本文研究区范围为海岸带陆域区域,是由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延伸至10 km[16 ] 的区域.为进行全岛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按照《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将海南岛原有行政区划整合.全岛被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中心城市的行政格局(图1 ),区域间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侧重[17 -18 ] .研究区按此区划分为东部、西部、南部和北部4个组团. ...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发布
1
... 海南岛地处中国南端,其海岸带地区拥有长达1 944 km的海岸线及多达68个大小港湾[14 ] ,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孕育着全省绝大多数人口[15 ] ,复杂且敏感的土地利用承载了愈演愈烈的人类活动.本文研究区范围为海岸带陆域区域,是由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延伸至10 km[16 ] 的区域.为进行全岛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按照《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将海南岛原有行政区划整合.全岛被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中心城市的行政格局(图1 ),区域间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侧重[17 -18 ] .研究区按此区划分为东部、西部、南部和北部4个组团. ...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发布
1
... 海南岛地处中国南端,其海岸带地区拥有长达1 944 km的海岸线及多达68个大小港湾[14 ] ,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孕育着全省绝大多数人口[15 ] ,复杂且敏感的土地利用承载了愈演愈烈的人类活动.本文研究区范围为海岸带陆域区域,是由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延伸至10 km[16 ] 的区域.为进行全岛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按照《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将海南岛原有行政区划整合.全岛被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中心城市的行政格局(图1 ),区域间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侧重[17 -18 ] .研究区按此区划分为东部、西部、南部和北部4个组团. ...
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研究进展
1
2013
... 自然地理指标包括:数字高程数据、植被覆盖度(Fraction of Vegetation Coverage, FVC)、水系、土壤类型、温度和降水.植被覆盖度可以反映地表植被的生长情况,文中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采用二分法计算:FVC=(NDVI-NDVIsoil )/(NDVIveg-NDVIsoil),其中NDVIveg 和NDVIsoil 分别取置信区间为95%和5%的NDVI的值[19 ] .指标中的水系包括河流及海岸线的矢量位置,研究区距离水系的距离由该矢量计算欧氏距离得到.土壤数据来自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研究区土壤类别包括14个类.由于气象数据集时间序列缺失,2020年的降水数据由2019年代替,由月度降水数据合成年度均值;温度数据使用MOD11A2.006 Terra陆地表面温度8 d全球产品合成年度均值. ...
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研究进展
1
2013
... 自然地理指标包括:数字高程数据、植被覆盖度(Fraction of Vegetation Coverage, FVC)、水系、土壤类型、温度和降水.植被覆盖度可以反映地表植被的生长情况,文中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采用二分法计算:FVC=(NDVI-NDVIsoil )/(NDVIveg-NDVIsoil),其中NDVIveg 和NDVIsoil 分别取置信区间为95%和5%的NDVI的值[19 ] .指标中的水系包括河流及海岸线的矢量位置,研究区距离水系的距离由该矢量计算欧氏距离得到.土壤数据来自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研究区土壤类别包括14个类.由于气象数据集时间序列缺失,2020年的降水数据由2019年代替,由月度降水数据合成年度均值;温度数据使用MOD11A2.006 Terra陆地表面温度8 d全球产品合成年度均值. ...
China: Open access to Earth land-cover map
1
2014
... 土地覆盖数据采用GlobeLand30全球地表覆盖数据,研究区共包括7个一级类型[20 ] (图2 ).将上述所有数据进行统一转化至WGS-84坐标系,格网化处理并统一重采样至30 m分辨率. ...
2
2015
... 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Land Us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Model,LandUSEM)通过多层次因子叠置计算的频繁程度结果来揭示各影响因子对土地利用布局的空间耦合关系(图3 ),获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影响指标下的适宜程度[21 ] ,最终的适宜性结果是由不同影响指标下的适宜程度加权得到的.本文从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方面切入,选取了影响土地利用布局的空间化因子. ...
... 其中:X 是叠加后的土地利用类型和评价因子组成的矩阵;i 是土地利用类别数;j 是影响因子分级数.研究区最高高程达967 m,同时大量区域高程在0 m左右,参考以往研究经验[21 ] 将其分为5级,间断值为0、50、150、300.坡度分级为5级,分别为≤2°、2°—6°、6°—15°、15°—25°和>25°.植被覆盖度按相等间隔分为5级,其余因子按照自然间断点分级法(Jenks)分为5级.模型驱动数据分级见图4 . ...
2
2015
... 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Land Us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Model,LandUSEM)通过多层次因子叠置计算的频繁程度结果来揭示各影响因子对土地利用布局的空间耦合关系(图3 ),获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影响指标下的适宜程度[21 ] ,最终的适宜性结果是由不同影响指标下的适宜程度加权得到的.本文从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方面切入,选取了影响土地利用布局的空间化因子. ...
... 其中:X 是叠加后的土地利用类型和评价因子组成的矩阵;i 是土地利用类别数;j 是影响因子分级数.研究区最高高程达967 m,同时大量区域高程在0 m左右,参考以往研究经验[21 ] 将其分为5级,间断值为0、50、150、300.坡度分级为5级,分别为≤2°、2°—6°、6°—15°、15°—25°和>25°.植被覆盖度按相等间隔分为5级,其余因子按照自然间断点分级法(Jenks)分为5级.模型驱动数据分级见图4 . ...
多要素评价中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评述
2
2017
... 多要素评价是方案优选和决策的基础,而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依赖着权重确定的合理性[22 ] .变异系数可以表示数据间(每一类土地利用类型在各级评价因子的适宜度)离散程度大小,可以消除尺度和量纲的影响[23 ] .如果土地利用类型对该类评价因子敏感度高,那么它的变异系数会比较大,反之则小.用适宜度的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代表土地利用类型对该种评价因素的敏感程度,归一化处理便得到综合适宜度中各评价因子适宜度权重. ...
... 根据适宜度数值上的异质性对其进行分级处理,进而进行定性分析.本文将适宜性阈值划分为0—15、15—25、25—35、35—45、以及大于45的区间,分别将其归为不适宜、临界适宜、中等适宜、比较适宜和非常适宜5个等级[22 ] . ...
多要素评价中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评述
2
2017
... 多要素评价是方案优选和决策的基础,而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依赖着权重确定的合理性[22 ] .变异系数可以表示数据间(每一类土地利用类型在各级评价因子的适宜度)离散程度大小,可以消除尺度和量纲的影响[23 ] .如果土地利用类型对该类评价因子敏感度高,那么它的变异系数会比较大,反之则小.用适宜度的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代表土地利用类型对该种评价因素的敏感程度,归一化处理便得到综合适宜度中各评价因子适宜度权重. ...
... 根据适宜度数值上的异质性对其进行分级处理,进而进行定性分析.本文将适宜性阈值划分为0—15、15—25、25—35、35—45、以及大于45的区间,分别将其归为不适宜、临界适宜、中等适宜、比较适宜和非常适宜5个等级[22 ] . ...
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
1
2000
... 多要素评价是方案优选和决策的基础,而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依赖着权重确定的合理性[22 ] .变异系数可以表示数据间(每一类土地利用类型在各级评价因子的适宜度)离散程度大小,可以消除尺度和量纲的影响[23 ] .如果土地利用类型对该类评价因子敏感度高,那么它的变异系数会比较大,反之则小.用适宜度的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代表土地利用类型对该种评价因素的敏感程度,归一化处理便得到综合适宜度中各评价因子适宜度权重. ...
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
1
2000
... 多要素评价是方案优选和决策的基础,而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依赖着权重确定的合理性[22 ] .变异系数可以表示数据间(每一类土地利用类型在各级评价因子的适宜度)离散程度大小,可以消除尺度和量纲的影响[23 ] .如果土地利用类型对该类评价因子敏感度高,那么它的变异系数会比较大,反之则小.用适宜度的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代表土地利用类型对该种评价因素的敏感程度,归一化处理便得到综合适宜度中各评价因子适宜度权重. ...
关于推动生态文明试验区与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调研思考
1
2021
... 将不适宜、临界适宜、一般适宜、比较适宜和非常适宜等级分别赋予等级值1、2、3、4、5,与相应等级面积比例加权求和以量化区域整体适宜度.整体上,海南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度先上升后下降,期间全岛经济大发展,人类活动对区域有限的自然资源开发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合理:海岸带区域自然生态空间被压缩,森林破碎化加重等[24 ] . ...
关于推动生态文明试验区与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调研思考
1
2021
... 将不适宜、临界适宜、一般适宜、比较适宜和非常适宜等级分别赋予等级值1、2、3、4、5,与相应等级面积比例加权求和以量化区域整体适宜度.整体上,海南海岸带土地利用适宜度先上升后下降,期间全岛经济大发展,人类活动对区域有限的自然资源开发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合理:海岸带区域自然生态空间被压缩,森林破碎化加重等[24 ] . ...
基于物元分析的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及景观格局变化
1
2006
... 北部组团整体适宜性不断下降且在4个组团中最差,适宜性变化最为明显.该区域包括海口市、文昌市、澄迈县和定安县,包含省会功能性作用和现代化航天城,产业功能多元.区域整体以一般适宜和比较适宜等级为主,比较适宜的区域占比由2000年的65.77%下降到2020年的33.37%,而一般适宜的面积占比由2000年的22.66%上升到2020年的46.55%,正在向一般适宜等级转变.2010—2020年间占区域内47.52%的土地面积适宜性情况发生了不同程度等级的降低.适宜性降低的区域地表覆盖以林地为主,2010—2020年该地区林地转出保有率为85.02%,文昌东部人工防护林植造和北部存在毁林行为对区域适宜性等级产生一定影响.同时,扩张的海口市城区适宜性有所下降,且景观格局变化也会对适宜性结果产生影响[25 ] ,区域内更加破碎化的地物斑块(文昌卫星城建设以及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同样扰动地区适宜性. ...
基于物元分析的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及景观格局变化
1
2006
... 北部组团整体适宜性不断下降且在4个组团中最差,适宜性变化最为明显.该区域包括海口市、文昌市、澄迈县和定安县,包含省会功能性作用和现代化航天城,产业功能多元.区域整体以一般适宜和比较适宜等级为主,比较适宜的区域占比由2000年的65.77%下降到2020年的33.37%,而一般适宜的面积占比由2000年的22.66%上升到2020年的46.55%,正在向一般适宜等级转变.2010—2020年间占区域内47.52%的土地面积适宜性情况发生了不同程度等级的降低.适宜性降低的区域地表覆盖以林地为主,2010—2020年该地区林地转出保有率为85.02%,文昌东部人工防护林植造和北部存在毁林行为对区域适宜性等级产生一定影响.同时,扩张的海口市城区适宜性有所下降,且景观格局变化也会对适宜性结果产生影响[25 ] ,区域内更加破碎化的地物斑块(文昌卫星城建设以及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同样扰动地区适宜性. ...